【济震小科普】地震发生后灾区如何做好卫生防疫?
震后受灾群众最好饮用瓶装水。除瓶装水和自来水以外用作饮水的水,要经过消毒处理。
要选择可靠的水源。选择水源的顺序是井水、河水、湖水、塘水,在冬天也可以取用这些水源中的冰块。水井周围30米距离内不得有粪坑和垃圾堆,不得掩埋尸体。如饮用塘水,应禁止在塘内洗衣、洗菜等。饮用水源要有专人保护和管理,供饮用的河水水段需标有明显标识,并让附近的受灾群众知晓。
食物需烧熟煮透,避免食用腐败变质、死亡原因不明的畜禽及野生动物,餐具需清洗消毒。
搭建临时住所尽量选择安全、开阔的地方,远离高大建筑物和低洼地势的地方。远离垃圾集中地和厕所所在地,避免发生二次污染。
用柴火等取暖时注意防火,同时注意通风良好,以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。炊事用房和灶具应有专人管理。
震后修建的简易厕所要定时清理和打扫。其选址点除了使用方便之外,尤其要注意远离水源,便于管理和清除,注意防止蚊蝇滋生。临时厕所和垃圾存放点应选在饮用水源地的下游,距水源30米以上的距离。
垃圾不要随地丢弃,要到指定固定地点存放,对于医疗垃圾要单独存放和统一清理。尽快清理废墟、垃圾和积水,减少蚊虫滋生。妥善处理尸体,防止其腐烂传播病菌。
注意手部的清洁,勤洗手,不要用脏手揉眼睛。照顾患者后一定要洗手消毒。如果个人被砸伤或划伤,需要用干净的水冲去伤口的污物和血迹,不要让伤口与土壤接触,避免感染。
尽量创造条件勤洗澡、勤换衣服。每个人的毛巾、脸盆等洗漱用品应单独使用,用之前都要进行消毒。
冬季发生地震后,在临时住所要注意保暖,做好防寒防冻。同时,注意预防感冒及肺部感染,尽量佩戴好口罩。
地震后如在狭小的空间内蜗居,要尽量创造条件活动肢体,有条件的话应进行散步、慢跑等运动,避免突发病症。